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智能农业的迅猛发展,涌现出许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科技引领项目。文旅、互联网、科技、电商等企业的跨界涌入也使智能联栋温室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但是,尽管智能联栋温室在技术上相对成熟,但国际和国内标准并不统一,在气候气象、地质水文、人口、劳动力价格、工业发展水平、政策等方面也有不小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智能联栋温室具有较高的初期投资和较长的运行周期,盲目追随潮流很容易造成大量的资金、资源、能源以及时间和人力的浪费。那么,国内建设智能联栋温室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关注技术,更要关注效益
对于国内客户而言,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造智能联栋温室的目的必须是有利可图的。他们不仅需要硬件和软件,而且还需要引入服务和业务模型,以及在产业链后端的资源集成。 他们与市场紧密相连,为振兴该项目,不断提高产值,增加收益。
2、因地制宜,避免高端温室水土不服
一方面,外国的气候特征与本国的气候特征有很大不同,而且环境差异势必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内温室种植经验相对缺乏。在种子的选择和排产中,一旦错过时期就要再等一季。此外,还应注意中西方在饮食习惯、消费结构、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国内市场对食材的口味要求和期望通常与国外不同。本土蔬菜的高产温室产品种植策略也与进口品种不同。
3、关注能耗,确保可持续生产
智能联栋温室是设施农业生产的典型方法。通过人工手段,它为作物提供了稳定的生长环境,避免或减少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这也意味着温室中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水、肥料等需要通过手动或自动设备进行控制,这必然会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能耗是影响智能联栋温室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在规划设计之初就要遵循“环境友好型”温室的基本原则,以降低能耗、绿色环保为前提。
智能联栋温室是一个具有多领域技术的复杂系统,因此,故障诊断的及时性、维护周期,以及售后人员的到位时间或配件的到货周期,都将对温室的正常生产运营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作物的长势和产量。